基础设施基金投放逾450亿托底撬动作用显现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7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4%,高于上半年的7.1%。月度同比增长率从6月份的8.1%升至9.1%。专家认为,7月份基建投资增速继续加快,对整体经济复苏起到支撑作用。
最近,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设立的3000亿金融工具正在加紧投资。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7月下旬首次推出以来,截至8月15日,农业发展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已分别完成至少185.44亿元和268.31亿元资金,共涉及至少116个项目。
7月底,CDB召开年中党建和管理工作会议,部署下半年工作重点,明确指出要全力以赴确保信贷稳定增长,加快新增贷款额度分配,抓好基建资金投放,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与此同时,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行情601939)、中国工商银行(行情601398)等国有大行也纷纷跟进,投入相关配套融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撬动初见成效。
关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6月29日,全国人大提出,人民银行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设立总规模3000亿元的金融工具,用于补充重大项目所需资本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配套融资。
7月21日,农发行表示,已于7月20日正式成立农发基建基金有限公司,首笔5亿元农发基建基金已于当日投入使用——支持重庆云阳县全健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
7月22日,CDB称投资13.07亿元支持湖北国家高速公路山西离石至息县段项目和河南安阳豫北机场项目,从而完成CDB基础设施基金有限公司成立后的首批投资
8月份,两大政策性开发银行资本投向步伐明显加快。农发行数据显示,截至8月12日,农发基金基础设施基金已投资148.96亿元,项目68个。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仅8月13日、8月14日、8月15日三天,农发基金基础设施基金就以22个项目投入至少36.48亿元。
农发行相关负责人在农发基建基金工作部署会上表示,在资金投入方面,要“确保工程质量,优先安排国家重大项目和中央企业项目,优先安排水利、交通、农田等基础设施项目。”目前水利、水运、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冷链物流设施等领域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是农业发展银行的重点。
中国发行方面,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已完成24个项目,总投资268.31亿元。
从资金投向来看,公路、铁路建设等相对传统的基础设施项目仍是CDB投资的重点领域。以CDB云南省分行为例,继第一笔规模为8.19亿元的CDB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投向大理至攀枝花铁路引进大理枢纽项目后,后续规模为64.23亿元和30.07亿元的基础设施基金投向新建的渝昆高铁。
对于这种差异,有银行业内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在具体选择上,首先要严格框定央行之前确定的三大重点项目:一是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确定的五大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即交通、水利、能源等网络基础设施,信息技术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地下管廊等城市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国家安全基础设施;二是重大科技创新等领域;3.其他可以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资的项目。在此基础上,优先考虑未来现金流充足的项目,以覆盖成本。所以目前还是以铁路和公路项目为主,还有一些运河和港口项目。
大银行带头。
支持基本建设融资
近期,银行业密集召开年中工作会议,规划下半年工作。其中,“稳增长”仍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个关键领域,也将欢迎进一步的信贷支持。
工行指出,下半年要全力以赴服务稳增长。“充分发挥大银行的引领作用,率先落实逆周期调整要求,高质量落实中央一揽子稳定经济政策,推动信贷投放同比增加,引领市场,有增无减,有利于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中信银行还表示,下半年将更加突出支持稳增长,增加信贷投放。
光大银行明确指出,帮助稳定经济市场,要聚焦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关键战略领域,统筹协调,优化结构,实现均衡发展。
此前,中国农业银行提出实施一揽子稳定宏观经济市场的政策措施,重点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提供信贷。
近日,央行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包括引导开发性政策性银行加快项目储备,“提高基础设施领域贷款能力”。同时,将撬动商业银行和社会资金通过银团贷款、PPP模式加大融资支持力度。"
目前,多家国有银行已率先支持基础设施基金重大项目融资。
8月8日,中国农业银行发布公告称,已于7月31日完成苏台高速公路项目1.32亿元贷款,实现全国商业银行首笔基础设施基金项目配套融资;8月11日,中国建设银行称已为朱克高速提供配套融资授信,发放首笔配套贷款7000万元;8月12日,工行表示,截至目前,已实现基础设施基金投资涉及的5个省份、8个项目贷款审批金额近370亿元,累计配套融资投资合计超过26亿元。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确预测,对于3000亿的金融工具,除了直接为项目本身注入资金外,作为项目资本金,还可以更大程度撬动市场资金,估计可以为社会融资增量贡献0.3万亿至1.2万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7月初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考虑到目前各行业资本金比例平均为25% ~ 30%,且资本金支持监管不能超过项目资本金的50%,财政贴息期限为2年,预计2年内实现全面落地,从而撬动投资资金年内增加约1万亿~ 1.2万亿元。”
预计基础设施将保持高速增长。
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在8月1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指出:“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势头良好。”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傅15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指出,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319812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7.4%,连续3个月加快。
“支持当前基础设施投资加速的主要原因是资本和项目约束的全面缓解。”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庆说。
罗国三透露,最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正在密切关注推荐替代项目的选择。“在选择项目时,注重投资效益,不搞大水漫灌,优先考虑基础设施重点领域项目,支持‘十四五’相关项目,支持前期成熟、三季度能尽快开工的项目,尽快发挥作用。”
罗国三还表示,三季度发改委将加快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的建设和实施,这将对下一步投资增长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文彬写道,此前公布的7月份建筑业商业活动指数上升2.6个百分点,至59.2%,为去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专项债券在6月份发行后,应在8月底前使用完毕,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资金已陆续到位,共同推动各地加快基础设施投资。去年同期基建基数受舆论影响,共同推高了今年基建投资增速。